【教育思想大讨论】安泰经管学院召开本科教指委会议,推进教学改革纵深发展、构建高质量人才培养新格局 发布时间:2025-11-11

11月7日,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召开2025年本科教育指导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会议围绕2025级本科培养方案调整、习近平经济思想进课程、转专业政策调整及教育思想大讨论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入研讨,旨在进一步推动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本科教指委主任、学院副院长张麒,本科教指委委员,教师代表及教务办、科金教学服务中心等相关负责老师参会,会议由教务办主任薛静老师主持。

优化培养方案结构,推进课程体系系统改革

会议首先就2025级本科培养方案调整情况进行了详细汇报。金融学-金融科技双学位项目主任万相伟老师首先就该项目的培养方案优化进行了汇报。在与香港中文大学持续深化合作的基础上,学院对该项目英语、体育、通识核心课程及个性化课程的学分结构进行了科学调整。此次优化在维持总学分要求不降低的前提下,进一步贴合学生的实际修读需求,增强培养方案的操作性与适应性。

随后,教务办康聪娟老师系统介绍了2025级经济管理试验班各专业,以及经济学-数学与应用数学、金融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双学位项目的整体学分结构与课程体系变化。她指出,随着总学分适度降低、必修课与个性化课程学分相应增加,专业选修课的学分空间进一步压缩,可能对部分课程的未来开设带来挑战。

在讨论环节,与会教师认为,应以“少而精、深而新”为导向,加强课程资源的整合与重构,推动基础与核心课程向“高学分、深内容”转型,减少课程之间的重复与碎片化现象,从而切实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学术竞争力。

推进“习近平经济思想”进课程,强化价值引领

根据教育部、学校有关工作要求,学院扎实推进“习近平经济思想”有机融入课程体系建设工作。张麒汇报了当前工作进展:2025年秋季学期,已有5门专业课程率先融入“习近平经济思想”相关专题的教学内容;同时,学院计划于2026年春季学期面向全校本科生开设公选课《习近平经济思想概论》。该课程由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经济系牵头,与马克思主义学院协同共建,组建了由知名教授组成的课程建设团队,其中,包括在区域经济和城市发展领域享有盛誉的陆铭教授、在中国经济发展理论研究方面造诣深厚的文一教授等资深学者。课程将通过专题讲授、企业参访、案例研讨等多元教学形式,系统阐释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核心要义与实践路径,引导学生深刻把握中国经济发展道路的内在逻辑,切实增强“四个自信”。

调整转专业政策,应对生源结构变化

为积极应对转专业生源结构变化,学院拟对2026年本科生转专业政策进行优化调整。安泰本科招生负责人之一刘训飞老师就相关调整方案作了详细说明。他指出,近两年来学院在转专业环节面临转入人数和生源质量等挑战。为适应高考选科制度改革趋势,学院计划对申请者的数学课程修读要求进行科学分类与合理调整,并在名额分配、申请资格等环节细化规则,进一步提升选拔工作的针对性与公平性。

与此同时,学院将同步加强本科人才培养的宣传工作,通过多种渠道展示经管学科的特色与优势,帮助更多学生在转专业前深入了解学科背景与发展前景,从而做出更符合自身兴趣与能力的选择。

深入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凝聚育人共识

在教育思想大讨论环节,与会教师围绕“立德树人”“教学质量提升”“个性化发展”“师生协同”等议题展开热烈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应进一步强化课程思政建设,推动教学内容与产业实践、国家战略紧密结合;同时,加强学风建设与科研指导,完善教师教学激励与评价机制。

在教学方式上,与会教师建议推广案例教学、将行业研究与课程有机融合、AI赋能课堂,增强师生互动与教学过程反馈等。此外,针对学生提出的选课系统优化、自习空间扩展、晚间课程时间调整等实际问题,学院也将协同学校相关部门推动改进。

面向未来:重构培养模式,强化招生宣传

面向未来,学院将重构培养模式,强化招生宣传。张麒总结指出,面对高考选科改革与经管类招生热度下降的双重挑战,学院必须从顶层设计出发,系统性重构本科培养体系,推进大类招生与专业深度融合,着力塑造具有高辨识度的育人品牌。

下一步,学院计划成立专项工作组,全面统筹招生专业优化、培养模式革新、课程体系升级与宣传策略强化等关键议题,深入研究并制定整体优化方案。此外,学院将进一步加强与中学的有效衔接,组织优质师资团队走进重点高中,开展前沿讲座与学科交流,全方位提升交大安泰经管学科的品牌吸引力与社会影响力。


Baidu
map